盖洛普公司一份调查发现,入职六个月后,仅有38%的人还能全情投入,而入职3年后,这一数字降至22%。积极参与工作、反对“躺平”的员工比例稳定在32%,而那些根本无心工作、工作参与度极低的员工比例从年初的17%上升到了18%。[1]不能全情投入,会损害作为员工的业绩表现,并对组织带来不利影响。在ESG可持续发展的体系中,员工保障不仅包括工作环境的物质保障,也包括高效工作状态的保障。
高效:时间管理or精力管理
在工作与生活被分割、穿插,我们的时间似乎永远不够用,我们可以事无巨细地安排规划时间,以求最高效率完成最大的任务量。然而再高效的时间管理也无法确保我们有足够的精力处理每一件事。
对于这样的局面我们每个人都有体会,不管是与同事的互动、做出重要的决定,还是陪伴家人,都需要精力。吉姆·洛尔和托尼·施瓦茨提出精力,而非时间,是高效表现的基础。[2]
精力的来源
什么是精力?精力(energy)衡量的是我们做事情的能力,包括体能、情感、思维、意志四个精力源。吉姆·洛尔和托尼·施瓦茨在《精力管理》中提出全情投入是“身心合一”的状态,精力同时需要体能上、情感上、思维上以及意志上的动力。
体力、情感、思维和意志的首要特征由力量、耐力、灵活性和恢复力组成:
身体层面的灵活性指的是肌肉可以适应大幅度的运动。拉伸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灵活性。情感的灵活性指可以在多种情绪层面中自如恰当地转换,而非僵硬或防备地回应外界。情感的恢复力是指从失望和沮丧中恢复的能力。
思维的耐力可以衡量保持专注的能力,而思维的灵活性表现在人们可以在理智和直觉间切换,并接受多重角度的观点。
意志的力量反映在一个人最深层面的价值坚守里,无论环境如何变化,甚至当坚守价值观会导致个人牺牲。意志的灵活性则表现在对不同价值观和信仰的包容,只要它们与人无害即可。
工作和生活不是一场马拉松,放松不是在浪费时间,而是作为一系列短跑冲刺的休息,以有效产出。因为使用过度和使用不足都会削弱精力,必须不时更新精力以平衡消耗。我们必须学习如何有节奏地消耗和更新精力。
精力管理
精力管理的第一原则是系统训练。
正如运动员会有针对性地施加压力、增强肌肉的力量,从而爆发出超常水平的精力,锻炼情感、思维和意志能力,采用的是与锻炼体能相同的方法,通过突破极限和休整恢复,使得精力得到系统管理。
精力管理的第二原则是积极的精力仪式习惯。
“仪式习惯”指的是定义明确、具有高度计划性的行为。通过一套细致具体的精力管理方法,逐渐成为自然的积极仪式习惯,扎根于我们的深层价值观,是全情投入、保持高效表现的诀窍。仪式习惯就像刷牙习惯一样,确保我们在非必要情况下尽量减少意识精力的消耗。
确保改变持久需要完成三个步骤:明确目标,正视现实,付诸行动。
第一,知道什么最重要才能全情投入。明确目标,真正深刻地关心自己所做的事情,认为自己所为真正有意义,才可能全情投入。人生目标会带来专注、目标感、激情和恒心。从体能到情感到思维再到意志,改变则是自上而下进行的,意志力量是目标最充足的源泉。
第二,看到真实的自己,而不是看到我们希望或想象中的自己,才算迈向个人生活现实的第一步。自我否认、责怪他人并将自己看作受害者往往会把自己拖入长期的自毁状态。
最后,付诸行动的背后是积极仪式习惯的力量。个人意愿和自制力会耗费有限的资源,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。面对生活将我们抛出轨道的威胁,人们越容易退回旧日的生存习惯,因此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。我们要坚持仪式习惯,养成周期中对于时间和行为的准确规划,同时定期更新仪式习惯内容,确保精力消耗和更新达到有效平衡
参考资料
Gallup:最新调查显示美国50%的人处于躺平状态: http://www.199it.com/archives/1490601.html
[2]
[美] 吉姆·洛尔 / [美] 托尼·施瓦茨:《精力管理》: https://book.douban.com/subject/26606009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