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会提问

导语
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

获得正确的答案是美好生活的条件,但更进一步,问题是答案的基础。学会提问,提出好的问题已经成为AI大模型时代与ChatGPT对话的关键技能。提问好的问题与找到对的答案,在哲学意义上前者能够容纳后者,不同的提问方式背后是不同的思维方式,也决定了不同的回答。

两种思维方式

批判性思维领域的圣经《学会提问》(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: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)畅销近40年,其作者尼尔·布朗和斯图尔特·基利认为掌握了批判性提问,也就掌握了批判性思维。[1]

尼尔·布朗和斯图尔特·基利区分了两种思维模式: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。前者如海绵吸水一样大量吸收信息,后者以沙里淘金的方式甄选有价值信息。

海绵式思维的特点是一是对外部的信息照单全收,二是被动接收且深信不疑。表现为起初喜欢轻松而又快捷地接收信息,但最终的结果是面对这个世界千头万绪。这其中有一些典型症状:

比如混淆相关性和因果关系,即把相互之间有关系的事件或者一起发生的事件,看成彼此之间有因果关系的事件。但实际情况是相关性无法解释。理由是虽然原因确实先于结果出现,但先于结果出现的还有很多种其他因素,其中很多都不是引发结果的原因。

混淆相关性和因果关系由此会引发两种常见的因果论证谬误:因果混淆和忽略共同原因。前者是将事件的起因和结果相混淆,或未能认识两者可能是相互影响的关系;后者是未能认识到两件事之间之所以有联系,是因为第三种因素在起作用。

海绵式思维问题的症结在于充分吸收外界的各种信息,对信息没有甄别能力也没有质疑能力。相比较而言,淘金式思维通过提问的方式,从外部消息中,淘出有价值的判断与合理的看法。

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素

构成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素是论题、结论和论证。论题是引起对话或者讨论的问题亦或争议,论证包括理由和结论。结论是指对方希望我们接受的信息,而理由是支撑结论的解释说明或逻辑依据,其中包括了经验性材料证据和论证假设前提。

更值得注意的是理由往往体现了价值偏向。由此应该注意论证过程中的两种假设,其一是某些没有明说的、理所当然的理由,即描述性假设。其二是没有明说的价值取向或偏向,即价值观假设。

由此可知,批判性提问的本质是对论证提问,因此通过解剖批判性提问的要素,我们可以找到批判性提问关键的实操步骤,即对理由进行批判性提问,从中找到假设的逻辑,对包含证据和假设的论证过程进行理性思考。

提问的三个要点

尼尔·布朗和斯图尔特·基利进一步指出了掌握批判性提问的三个要点:

第一,批判性提问的重点在于审视思考的过程,通过不断地追问来审视答案得出的过程,但最终目的不是断言答案的真伪。

第二,批判性提问的原则是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,让对话进行下去,不让对方误以为我们在抬杠,意见相异也不必发展成口诛笔伐来收场。一定要让对方理解提问的本意是友善的,明白自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。

第三,批判性提问的对象也应该包括自己。要学会抵制信念固着的倾向。正如著名科学家弗朗西斯·培根指出的那样:当我们改变自己的想法,接受一个更好的观点时,我们应为此感到自豪,我们抵制住了诱惑,没有死心塌地维护自己长期以来的信念。

参考资料

[1]

布朗,基利等.学会提问[M].机械工业出版社,2013.: https://book.douban.com/subject/20428922/

《人才资源》,由中国人力资源网携手大家社区共同打造,致力于为人力资源管理者传递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最新的思想、观点、方法、技巧和资讯,内容囊括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沿话题和深度报道。我们还定期邀请人力资源总监、CEO、总经理、人力资源专家等举办线上/线下的沙龙活动,提供一个平等对话、互相学习与分享的平台。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「人才资源」或「hr_com_cn」,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,即可关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