组织兴衰:退出、呼吁与忠诚

导语
兴衰有常,组织的生命周期必然会经历盛衰的波动,也有可能发生兴亡的更替。

兴衰有常,组织的生命周期必然会经历盛衰的波动,也有可能发生兴亡的更替。

这是由于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,人类的生产活动会创造出一定的剩余,从而使各类组织都程度不同地具备了承载低效运行的能力,因而,绩效衰减(deterioration)迟早会发生,经济“松弛”(slack)也会不期而至。[1]关键在于“可修复的衰减”(repairable lapse)如何实现。

阿尔伯特·赫希曼针对这一问题,引入了“退出”与“呼吁”的概念。

退出

“退出”、“呼吁”是一组概念,在组织衰弱的时候起到不同的作用[2]

(1)某些消费者不再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某些会员退出组织。这是退出选择。结果,企业的销售额下降,组织的会员减少。不管退出的原因是什么,管理者都必须想方设法加以修正。

(2)消费者、会员或径自向管理者、管理者的上级表达不满,或以一般抗议的形式向任何关注他们的人表达自己的愤懑。这是呼吁选择。结果,管理者还得探究消费者与会员不满的原因并设法解决。

赫希曼认为,退出与呼吁分别是作为经济和政治的化身。退出(经济行为)——“无须当面对质”避免了面对面的对抗,消费者改换“门庭”的决策,于不经意之间由“看不见的手”彬彬有礼地向衰退的企业发出了一个扭转颓势的信号,这是一种非直接的交流。

退出在很多情形下是无声的,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可能完全控制乃至禁止退出。试图通过压制声音,同时控制“退出”的组织最后会陷入衰退的原因。

呼吁

呼吁(政治行为)绝非“非直接的交流”,而恰恰是抑扬顿挫、明辨是非的呐喊。当企业的产品或组织的服务难以令人满意时,任何试图改变这种状况而不是逃逸的措施,都符合呼吁的基本定义——成员为修正组织的某些制度、惯例、政策或产出,会做出种种尝试或努力,旨在让自己的呼声能够被组织倾听到。

一般来说,过低的退出门槛将导致成员不再呼吁,由于退出这一选项的存在,反而会使呼吁这门艺术无法发展,陷入萎缩,甚至更常见的是呼吁本身就是一项搭便车的行为,建立在集体行动基础上的呼吁很难发生。

但另一方面,呼吁是在现有秩序之内寻求绩效衰退的修复之道,相对而言,退出的破坏力巨大,特别是当企业没有竞争对手,退出不具有威胁性,消费者或成员被暂时“锁定”且手中还拥有退出选择时,呼吁能在敦促组织绩效回升过程中发挥较大的作用。

忠诚

忠诚是文化心理因素,赫希曼认为它决定了退出(经济行动)还是声音(政治行动),即对企业或组织的忠诚起到阻止衰减、避免问题成堆的良性作用,从而起到激活呼吁的作用。

一个组织者的领导者必须给予其他成员一定的话语权,即便非常有限,也是必要的:因为这样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有一定的影响力,从而保持忠诚。当然,他们也会最终认识到,这样虚幻的话语权或者影响力是不可能持久的:一个组织,或者这个组织的领导者终归还需要回应这些呼吁才能维持忠诚。[3]

但忠诚的另一面是退不得退、呼不得呼。当“进退维谷”超过了一定限度,就容易采取过激行为。过激行为形同退出,迹近决裂,是一种更为严峻的局面,是另一种性质的“退出”。

忠诚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非理性因素,忠诚和统一的意识对组织本身的良性发展并非绝对的有利。相反,组织中可以退出、选择其它组织的个体,是优秀的人力资本。将群体中的优秀个体剥离出去,强制其退出以保障组织的稳定,实际上是削弱了这个群体的聚拢能力,因为这些优秀个体原本可以是最活跃、最可信赖和最富新意的呼吁者。

参考资料

[1]

卢昌崇.译者序《退出、呼吁与忠诚:对企业、组织和国家衰退的回应》: https://weread.qq.com/web/reader/d5432990722038b2d54e6deke4d32d5015e4da3b7fbb1fa?

[2]

阿尔伯特·赫希曼:《退出、呼吁与忠诚:对企业、组织和国家衰退的回应》: https://book.douban.com/subject/26576464/

[3]

唐世平评《退出、呼吁与忠诚》:理解组织兴衰的宝典: 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TLCETW1W4pJyNOxD-dRVnQ

《人才资源》,由中国人力资源网携手大家社区共同打造,致力于为人力资源管理者传递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最新的思想、观点、方法、技巧和资讯,内容囊括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沿话题和深度报道。我们还定期邀请人力资源总监、CEO、总经理、人力资源专家等举办线上/线下的沙龙活动,提供一个平等对话、互相学习与分享的平台。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「人才资源」或「hr_com_cn」,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,即可关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