向答案提问:批判性思维的形成

导语
​批判性思维:思维的元认知

批判性思维:思维的元认知

美国学者理查德·保罗曾说过:“批判性思维其实就是对思维的再思考。”批判性思维代表元认知(Metacognition),对思维本身的思考。批判性思维的技巧不是要改变人类天性,要求我们时刻保持完全理性,而是需要我们学习认识到自身和他人的局限性,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稍作停顿,重新思考以触及问题的内核,从而了解事情的真相。[1]

传统中国的逻辑思维受传统价值观的影响,将“天人合一”的哲学思想作为基础,逻辑思维本身呈现出模糊蒙昧的状态,未开启抽象化、公理化、形式化和符号化的发展。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原院长钱颖一教授曾经有一句经典的评价:“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在训练学生‘how’方面见长。中国学生提出的问题,几乎所有都是关于‘how’的,但很少是关于‘why’的。我们往往满足于知其然,不知其所以然。”

在西方近代科学的视野中,批判理性并不是沉溺于争辩,而是意在追求真理。哲学家弗兰西斯·培根就曾经对批判性思维进行过准确且全面的定义:一种对探寻的渴望、对疑问的耐心、对沉思的热爱、对判断的谨慎、对思考的热衷、对部署调整的慎重,以及对任何欺骗行为的厌恶。

批判性思维是什么

汤姆·查特菲尔德在《向答案提问》(原名:Critical Thinking: Your Guide to Effective Argument, Successful Analysis and Independent Study)中提出了几组概念,为理解批判性思维具体是什么提供了对照。

  • 怀疑精神和客观态度

怀疑精神(Scepticism):不会不假思索地接受所闻、所见和所读。

客观态度(Objectivity):尝试以中立的角度理解事物,而不是通过某一种片面的观点或者你最先接触的信息做出判断。

  • 区分两种偏见

有意识的偏见(Conscious bias):有人故意发表片面的观点或者明显地持有片面的观点。

无意识的偏见(Unconscious bias):观点或决定被未察觉到的因素所影响。幸存者偏差即是一种无意识的认知偏见,倾向于在某件事上只考虑成功的例子,而不顾多数失败或不太成功的整体情况。

  • 慢速思考

心理学家丹尼尔·卡尼曼提出了一个短语——“所见即全貌 ”(What You See Is All There Is,缩写为WYSIATI),描述人们过度依赖第一印象、感觉和触手可及的信息的情况。批判性思维并不能一蹴而就,在做任何事情之前,你需要放慢速度去思考,而不是依赖直觉。

  • 推理 推理(Reasoning)是以明智或符合逻辑的方式思考问题,展示出思考过程,以便进行有意义的辩论,在允许分歧的同时促进合作。

  • 解释 解释是逆向推理的过程,是对事情发生的一个或多个原因进行如其所是的推测。论证是试图通过推理来说服你认同某个特定的结论是真实的,而解释则首先认定某些事情是真实的,然后着手解释它如何发生或为什么发生。

当进行批判性思考时,我们积极地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。大多数事务比想象的复杂,因此解释比预测简单得多。批判性思维的目标是帮助我们寻找事情实际现状的最佳解释。

批判性思维的建设性

作为一种致力于分析、创造与建设的思维模式,批判性是指审辩式、思辨式的评判,不是简单的质疑与驳斥:[2]

在做出判断和决定之前,首先要对接收到的信息有正确的认识,因此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精确的分析能力,对事实真伪、信息来源以及推理链条保持警惕,可以帮助我们在海量信息中筛选信息、作出判断,避免信息茧房、两极分化、近因偏误、影响力偏误。

其次,批判性思维并不是要盲目地挑战别人的观点,而是提升自我逻辑的严密性,成为思路清晰、表达清晰的产出者,提高建构和表达观点的能力。

第三,高效阅读和学习,寻找信息与观点之间的联系,以及形成自己的理解。高效地管理时间和注意力,成为更自信、更具批判性的数字信息系统使用者。

参考资料

[1]

[英]汤姆·查特菲尔德:《向答案提问》: https://book.douban.com/subject/36614069/

[2]

赵军:《向答案提问》译者序: https://book.douban.com/subject/36614069/

《人才资源》,由中国人力资源网携手大家社区共同打造,致力于为人力资源管理者传递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最新的思想、观点、方法、技巧和资讯,内容囊括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沿话题和深度报道。我们还定期邀请人力资源总监、CEO、总经理、人力资源专家等举办线上/线下的沙龙活动,提供一个平等对话、互相学习与分享的平台。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「人才资源」或「hr_com_cn」,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,即可关注!